症状、传播与科学防治指南
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,全球每年影响约3亿人(世界卫生组织,2025年),其特点是剧烈瘙痒和皮肤丘疹,易在家庭或集体环境中传播,以下是基于最新医学研究和数据的全面解析。
疥疮的典型症状与诊断
疥螨在皮肤角质层内掘隧道产卵,引发免疫反应,常见表现包括:
- 夜间加重的瘙痒:因疥螨夜间活动更活跃。
- 特征性皮损:红色丘疹、隧道状线条(多见于指缝、腕部)。
- 继发感染:抓挠可能导致细菌感染(如脓疱疮)。
诊断依据:皮肤镜检发现疥螨或虫卵(灵敏度达90%以上,《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》,2025年)。
传播途径与高危人群
疥疮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以下数据揭示风险分布(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,2025年):
高危群体 | 感染率 | 主要传播场景 |
---|---|---|
集体住宿学生 | 7% | 宿舍共用床品、衣物 |
养老院居民 | 3% | 护理过程中皮肤接触 |
医疗工作者 | 1% | 未穿戴防护手套接触患者 |
注意:疥螨在室温下可存活2-3天,共用毛巾或家具也可能间接传播。
最新治疗方案的权威推荐
2025年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综合临床研究,提出阶梯式治疗策略:
-
一线药物:
- 5%扑灭司林乳膏:治愈率89%(需全身涂抹,保持8-14小时后洗净)。
- 口服伊维菌素:单剂量200μg/kg,重复用药间隔7天。
-
耐药病例:
- 联用苯甲酸苄酯乳膏+抗组胺药(如氯雷他定),缓解瘙痒有效率提升至94%。
-
环境处理:
60℃以上热水洗涤衣物床品,或密封放置72小时(疥螨无法存活)。
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建议
- 个人防护:
避免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,感染者需隔离至治疗完成24小时后。
- 集体机构管理:
学校、养老院应定期消毒高频接触表面(门把手、桌椅)。
- 全球防控进展:
巴西通过社区药物分发计划,2025年疥疮发病率下降37%(泛美卫生组织数据)。
常见误区与科学澄清
- “疥疮是卫生差导致的”:错误,疥疮与卫生条件无直接关联,任何人群均可感染。
- “宠物传播疥疮”:人类疥螨不寄生动物,宠物疥螨仅导致短暂皮肤刺激。